住培工作随笔---超声医学住培工作十年感悟——计晓娟

来源:重庆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作者:计晓娟 发布时间:2024-09-13 11:56:56 阅读数量:39



今年是我迈入医学殿堂的第30个年头,也正好是国家及重庆全面启动住培10周年,看到一批又一批的年轻医生在这里成长、蜕变,从青涩的医学生逐渐成长为能够独挡一面的医生,每一步成长都凝聚着团队的心血,这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也深刻意识到住培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任重而道远。

挑战与机遇并存

面对医学教育的不断变革和医疗需求的提升,既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也看到了住培工作发展的广阔机遇。超声医学是一门临床实践和操作技能要求极高的临床医学专业。国外均有专门超声技师负责超声切面扫查和图像保存,国内放射科、检验科也有专门的技师负责操作仪器。而我国的超声医生需要同时兼具诊断医生、操作技师和报告书写等多个角色,时不时的还要兼职导诊等工作,每天在临床一线和病人面对面接触,完成大量的部位扫查,出具上百份超声报告,从身体表面的包包块块,到内脏器官的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再到术中的实时监测,专业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变化快,临床医生亲切的将我们称为“临床的眼睛”,对我们提出更高的专业要求。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让年轻超声医生们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不断提升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是住培工作面对的巨大挑战---如何平衡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关系,如何提升住培学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等。在这片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住培基地里,导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心灵的引路人,用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教学功底,为年轻医生们铺设一条通往医学高峰的康庄大道。老师们既要是一位严格的教练,时刻关注着每位住院医生的成长轨迹,耐心指导,严格要求,在日常工作中亲自示范,将每一个细节都演绎得淋漓尽致;在医患沟通中细心观察,引导年轻医生们学会倾听患者的心声,理解疾病的本质。同时,他也是一位温暖的导师,关心住院医生们的生活和心理健康,在年轻医生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给予鼓励和支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人生智慧,为他们点亮了一盏前行的明灯。

为确保每位住培医生都能得到全面、系统的培训,基地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源,制定教学计划、监督教学质量、评估教学成果等,还要不断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帮助他们成长为优秀的医生,为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成就感满满

通过共同努力,住培团队在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学员满意度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步。近两年执业医师通过率100%,住培结业通过率100%。我们探索在医技专业开展形成性评价多年,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与鼓励也促进了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长。多次获院级优秀学员、优秀基地称号。基地责任导师入选重庆市卫健委第二届住培名师项目。2022年度获“第五届全国基于形成性评价临床教学年会教学比赛”全国一等奖。学员参加2023年全国“超声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操作技能比赛“血管组”专业技能个人第一名、团体二等奖。培养的毕业学员分布于贵州、重庆等省市,成为科室技术骨干,获得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内容照片2.jpg

2022年度“第五届全国基于形成性评价临床教学年会教学比赛”获全国一等奖


3.png

2023年全国“超声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操作技能比赛


持续创新

百尺竿头,我们也意识到住培基地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未来住培工作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实施因材施教,分层递进的培养方式,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和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国内外先进住培基地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和影响力,为学员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

展望未来

住培是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桥梁,对于培养具有扎实临床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住培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行业的未来发展和患者的健康安全。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相信通过团队的不断努力,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为医疗事业的进步贡献更大的力量。


5454.jpg

住培简介.jpg


Screenshot 2024-09-13 11-50-20.png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生物医学工程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美国芝加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重庆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副主任,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超声医学专业基地负责人,国家县级医院骨干专科医师培训项目(超声诊断学)培训基地负责人。  第二批重庆市卫健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名师培育项目入选人才。重庆市渝中区高层次人才。

长期从事超声诊断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主要专业方向为心脏超声、超声造影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对先天性心脏病、后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心肌病、川崎等疾病的超声诊断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结构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尤其是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超声诊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擅长超声复合诊断马凡综合征,威廉姆斯综合征等心血管相关罕见病。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省部/厅局级等10余项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近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CSCD 27篇,SCI 21篇,累计影响因子近100分,其中1SCI最高影响因子10分。多次在国际、国内超声学术大会上应邀大会发言。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项。副主编《心血管畸形胚胎学基础与超声诊断》,副主译《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图谱》,副主译《实用新生儿超声心动图学》,参编《超声心动图进阶诊断》,参编国家教材《基础仪器分析》。

中国超声工程学会超声治疗专委会委员,中国超声工程学会超声心动图专业委员会委员,亚欧儿童新生儿重症超声研究会副主席,亚太卫生健康协会重症超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超声分会常务委员,重庆市医学会超声专委会常务委员,重庆市中西结合学会超声专委会常务委员,重庆市超声工程学会常务委员,重庆市声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数字医学会常务委员,重庆市医学会儿科专委会心血管学组委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心血管结构与代谢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成都高新心功能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卫生协会肺脏超声技术推广专家组副组长,《临床超声医学杂志》编委,《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青年编委。